top of page

邁向低權力、高影響力的新領導學時代:同頻教練式領導力─透過「對話」 激發「我世代」工作動能

作家相片: 昕 尚昕 尚

已更新:2022年1月26日

(作者:陳啓昌、蕭聖築、莊可圓共編)

世界潮流隨著經濟發展從工業經濟、知識經濟走向網紅經濟,世代人才因科技與網路開啟前所未有的新世界。面對著網路世界的蓬勃發展,在這新世代誕生的後90族群,被美國心理學教授Jean Twenge稱為「我世代」(Generation Me)。

然而,什麼是「我世代」呢?我世代是「對世界與自我的期待更甚以往」的族群,相比過去經歷工業經濟、知識經濟時代的工作者,我世代更重視「個人」的獨特性與工作成就感。


我世代的新思維與挑戰


也由於我世代對於自我的重視,他們進入職場,對習慣於重視團隊、服從的70-80主管而言造成很大的衝擊,傳統式領導者習以為常的要求、命令、執行的管理模式,面臨很大的挑戰,最常聽到客戶抱怨的是「現在的年輕人如何如何」,事實是,這是因為,過去由外而內的權威式領導,已不再能驅動「我世代」的內心動能,離職率居高不下,促使許多領導人不得不開始思考、學習、適應走向「低權力、高影響力」的新時代。


低權力、高影響力的引導風格:教練式領導


面臨「低權力、高影響力」的新時代,取代由外而內的命令式領導的是由內而外、激發員工內在專注、動能與信念的教練式領導

最早將教練一詞引進企業的人是Timothy Gallwey,他是哈佛教育家也是一名網球教練,在其教學的過程中領悟到:影響運動員輸、贏的關鍵因素就在運動員內在的心理素質,內在素質的提升無法用指導完成,教練需依照球員個人內在狀態與特質才能啟發其轉變與成長。同時Timothy Gallwey將其發現用簡單的公式說明,即績效(Performance)=潛力(Potential)-干擾(Interference)。此論述的提出不僅引發許多運動員的共鳴,激發許多運動員成為卓越、亮眼的運動家外,也啟發企業界進行領導變革以順應新世代的發展潮流。

傳統權威式領導是一種上對下的命令與教導管理模式,教練式領導是一種平等的夥伴關係,使用由內而外的對話模式,對話的目的不是事情的解決而是行為根本改變,讓屬下的潛能得以發揮。

換言之,教練式領導是一種「非權威」的影響力,它的精髓在於─不是用權力,迫使夥伴由外改變行為;而是一種用「對話」方式,影響他人由內而外自我改變的領導模式。所謂的「對話」方式,主要是領導人透過提問、聆聽、覺察及回饋四大技巧,與夥伴進行雙向語意交流的過程,目的是啟發夥伴看見自身優勢潛能,激發自我成長動能,以達成團隊目標,超越績效的一種領導技能。

「同頻教練式領導」:一套對話方式,打造高績效團隊


經過長時間的研究,尚昕團隊的教練們,共創共榮、將相關領導力理論概念結合薩提爾的三角理論,開創出一套實用且可以落地的「同頻領導力」課程。

因為我們相信,高績效團隊包含三個要素,分別為: 一、令人熱血的共同願景 二、安全的信賴關係 三、持續的學習成長

這三個要素的養成需要一套完整的同頻對話,這就是「同頻教練式領導」的起源。



掌握「同頻對話」的關鍵三要素


同頻對話是基於SATIR的三角理論,也就是情境、自己及他人的三角平衡結構,系統化、結構化的做到同框、同理與同行的同頻對話。

同框是:以事件為核心,彼此對於事件的現狀與目標情境,有較全面且趨近相同的看見。

同理是:以人為核心,專注理解當事件發生時,個人內在系統的運作模式,包括個人感受、觀點、期待、渴望⋯⋯。

同行是:團隊間能共同合作將目標轉化為行動,同時在過程中感受到個人自主性有提升。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